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参考

《中国工业经济》观点精粹 | 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亟待出口功能升级

发表时间:2020-07-03

  作者:王振国,张亚斌,牛猛,钟源

  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6期,原标题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出口功能专业化的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出口扩张奇迹,跃居为当今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出口在“量”上实现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日益广泛的担忧与讨论,即在“质”上是否同样获得了类似的持续性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个重要表现即是从加工制造向研发管理以及市场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拓展。若中国出口随之也实现合理的功能升级,从加工制造向研发管理以及市场服务等环节拓展,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的外贸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助于推动中国打造贸易强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转型;否则,便可能陷入被发达经济体锁定在加工组装等创新能力低、增值能力弱的低端生产环节的困境。

  在全球价值链日益深入发展背景下,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已普遍达成共识:以增加值为基础的新贸易核算方法能纠正传统总值贸易对一国产业出口比较优势的误判,是衡量一国产业真实国际竞争水平的更有效方法。然而,若仅从总增加值贸易视角来理解,便会掩盖其在研发、管理、市场及制造等不同功能活动方面专业化水平的差异。而一国(产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所从事制造、研发、管理和市场等不同活动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关乎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和控制力,这便凸显既有基于总增加值贸易核算对全球价值链研究的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更为科学、细致地衡量和分析一国(部门)内置活动的真实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及其最新动态变迁,据此为探寻谋求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助推中国实现出口功能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发现

  王振国、张亚斌、牛猛和钟源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6期上的论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出口功能专业化的动态变迁及国际比较》,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工基础上考虑功能分工,以产业要素收益为依据,采用贸易增加值前向分解法修正了功能专业化测度方法,据此构建了国家和行业层面修正的功能专业化指标,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和最新编制开发的劳动力职业数据,测算并比较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功能专业化水平及其最新动态演变。

  该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出口呈现出较高的制造专业化水平,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总部经济活动(如市场、研发和管理)的功能专业化水平偏低,几乎被锁定在世界最低端层次,无法对欧美发达经济体构成出口威胁。动态地看,中国出口功能专业化“跑”出了不同趋势,即制造和研发的专业化水平总体趋于上升,而市场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则趋于下降。中国制造业基本遵循着“依托制造—挺进市场—遥望管理和研发”的功能发展路径,“强”制造与“弱”管理和研发并存,典型加工贸易部门“电气光学设备”的制造专业化水平更是达到国际领先。中国制造业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依然任重道远。中国服务业的功能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弱于制造业,且处于全球落后位置,中国作为服务贸易大国与服务贸易强国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研究启示

  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启示: 

  第一,中国目前面临着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迫切需要,但无论是总体还是细分行业层面,中国以总部经济活动(尤其是研发和管理)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专业化水平要弱于制造专业化水平。因此,补总部经济活动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高影响力和控制力环节延伸的关键之所在。有必要在进一步夯实出口制造专业化水平的前提下,加强对关键环节(如研发和管理)的支持,由加工制造不断向研发管理、市场服务等两端环节拓展,积极培育中国参与全球生产分工新优势。 

  第二,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国出口的制造专业化都呈现出显著比较优势,甚至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未来可以依托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体系。一方面,通过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和延长产业链条进行精细化生产,进一步夯实制造优势,在此基础上汇聚资源不断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拓展;另一方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第三,鉴于中国上一轮对外开放主要面向制造业,由此导致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其功能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弱于制造业并处于全球落后位置。因此,为实现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目标,必须把服务贸易的“短板”给补齐,一方面继续扩大对高质量服务的进口,充分发挥高端进口服务投入的竞争、溢出效应以及倒逼国内服务市场改革效应,助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优质服务“走出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契机,深入挖掘与沿线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合作潜力。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转自中国工业经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