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导师信息

梅珍生

发表时间:2016-01-07


姓名 : 梅珍生
任教专业 : 哲学-哲学类
性别 : 男
所在院系 :哲学研究所
所教课程 :中国哲学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
研究方向 : 中国哲学,包括先秦礼学、易学、道家政治哲学

 

主要经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导师:黄宗忠。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萧汉明。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导师:胡孚琛。
1988年8月,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评聘为助理馆员;1993 年10月,被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评委评聘为助理研究员;1997年5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03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科研处从事职称改革、专家管理、研究生管理工作,兼湖北省社会科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历任任科研处副处长、哲学所副所长,2004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8月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科研简况
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文化中国》(加拿大)、《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或全文转载。著作3部,《晚周礼的文质论》(独著)、《道家政治哲学研究》(独著)、《爱因斯坦》(合著)、《社会分配向何处去》(合著),另参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等16部著作。[1]

近年主要论文
1、先秦礼学与中国哲学的发生,《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4月24 日,《新华文摘》2006年第14期论点摘编。
2、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月11日,《咸阳日报》2005年1月17日转载,《构建和谐社会大参考》红旗出版社2005年3月收录。
3、荆楚文化的哲学底蕴,《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4年7月27日,与人合作。
4、思想者何谓,《光明日报》理论周刊,1999年12月3日。
5、论礼乐制度的实践本性,《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6、论庄子的礼学思想,《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6年第4期。
7、论道家公正观的内在要素,《江汉论坛》2006年第11期。
8、礼数与礼意的统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9、论礼乐制度的社会性与客观性,《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12期转载。
10、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1、论老子的礼学观,《文化中国》季刊(加拿大),2004年第1期。
12、王夫之“因《易》以生礼”的源流论,《船山学刊》,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8期转载。
13、孟子论礼的本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3期。
14、论荀子礼学的深度结构,《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课题

1、2005年至2008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道家和谐思想资源及其现代价值》。
2、2005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3、2009年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总体态势研究》。
4、2010年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道家政治哲学研究》。

获奖 
1、2004年,博士论文《晚周礼的文质论》获“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2004年,博士论文《晚周礼的文质论》获第五届“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3、2007年,著作《晚周礼的文质论》获第五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武汉市优秀成果奖。
4、2009年,论文《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10年,参著《科技文化与和谐社会建构》获第七届湖北省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2010年,论文《周易外传》中的政治哲学问题,获第十一届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