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Mondays】研究生学业规划指导与国家基金申报经验分享
发表时间:2024-10-11
2024年9月30日晚,中心 Innovation Mondays 2024年秋第1次组会在学海楼1507会议室举行。魏龙教授、余珮教授、叶海燕副教授、单元媛副教授、黄艳希老师、费日龙老师、金志达老师、方紫薇老师以及在校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开始,各位老师对研究生新生学业规划及学习科研提出要求。首先,2024级新同学进行自我介绍。余珮老师代表导师组向刚入学的研究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当前“春华秋实”课题组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随后,费日龙老师详细介绍了佛山仙湖实验室《氢能与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经济战略研究》项目,鼓励感兴趣的同学了解氨氢融合产业的发展、要求和未来定位,掌握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探索氨氢融合产业未来的产业组织形式。最后,各位老师们对在校研究生学习规划提出了建议。魏龙教授强调,研究生阶段要注重提升自身各项能力,要有责任感、责任心,负责任地完成各项工作,逐步培养个人的学术情怀和家国情怀,享受科研过程并用科研成果回馈社会和国家。黄艳希老师建议,在一年级阶段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主动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课题组项目的最新进展,同时要做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勇于在科研方面突破自我。金志达老师强调要提前做好论文撰写规划,同时注重劳逸结合,平衡好学习与生活。单元媛老师认为论文是研究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叶海燕老师强调要早做规划,不要仓促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与老师联系互动,避免消极等待浪费时间。
会议第二项,方紫薇老师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方老师首先分享了选题和选口的判断方法,强调应该追踪领域前沿,“面上求全,青年求新”,选题创新性尤为关键,同时还应避开近年来多次资助或扎堆申报的选题。方老师认为项目申报整体结构要做到每个研究内容都应回应研究问题,最终呈现出结构严谨,逻辑流畅的效果。其次,方老师分享了如何设计研究框架,建议可以借鉴行业专家或已立项项目的结题项目进行学习。她还分享了撰写申报书的个人感受,强调立项依据的重要性,认为申报书篇幅、排版能够直观展现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科学味以及蕴含的现实需求。最后,方老师提出三点建议:培养“学术审美”;明确目标读者及其偏好;多思考,多积累,做到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会议第三项,雷秋秋硕士生汇报了题为《数字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结构性权力的影响》的论文,她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随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魏龙老师认为应进一步明确文章中的机制效应,效应要直观清晰,同时要尝试将论文的异质性部分与效应联系起来。余珮老师指出要理清四个中介变量之间的逻辑关联,深入梳理研究内容本质再选择适当的中介变量。
会议第四项,陈漪澜博士生分享了Big Data & Big Events。陈漪澜同学围绕中非合作论坛、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以及《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近期热点事件进行分享,并介绍了2024全球创新指数、全球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相关数据。
此次组会不仅帮助新生们解答了学术规划上的疑惑,还为所有参会者提供了科研项目申报的宝贵经验,与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供稿人:洪璨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