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周会】氨氢融合项目调研汇报
发表时间:2025-03-10
3月7日上午,中心主任魏龙教授课题组博士生学术周会在学海楼1507会议室举行,魏龙教授、黄蕙萍教授以及课题组各年级博士生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各博士生汇报本周工作进度。
首先,黄轩博士生汇报了小论文进展,完成了对发达国家间电动汽车行业新产业政策的横向对比,涵盖了政策名称、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特点等方面。具体包括中国的《双积分管理办法》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美国的《通胀削减法》与《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欧盟的《电池护照》与《关键原材料法案》以及日本的《氢能供应链研究组合》与《绿色增长战略》。魏老师指出,应进一步结合现有外贸数据,评估哪些方面可以深入探讨,同时要求尽快完成小论文的初稿。
其次,王翼祥博士生汇报了文献阅读工作和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情况,她重点关注了《东亚经济论坛》有关新产业政策的重要文献,包括《产业链重构背景下的全球产业治理:基于美国产业政策转型的思考》、《美国碳中和政策: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及对华战略》以及《美国构建供应链联盟的进展、类型与前景》。
再次,闫晗汇报了学位论文选题:《数据基础设施质量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她认为数据基础设施质量通过提高供应链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和供应链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魏老师和黄老师建议目前关于数据基础设施规模的文献比较多,可以重新审视是否需要去掉“质量”一词,并在因变量中选择“产业链韧性”或“供应链韧性”进行讨论。魏老师进一步补充了学位论文选题、基金项目选题以及期刊论文选题的区别,强调学位论文选题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开有争议的题目,框架要大且明确,力求“小题大做”。基金项目选题则是以问题为导向,期刊论文选题要抓住热点、吸引编辑的关注。
然后,黄家祯介绍了其前往广东仙湖实验室和福大紫金公司调研情况。黄家祯博士总结了目前氢能源使用存在运输难度大、运输安全性低以及储存困难的痛点,同时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氨氢燃料电池具有续航强、温度适应性强和可持续运营的优势。氢能产业链上游主要以煤炭作为原料合成氨,中游主要涉及合成氨运输,下游包括氢燃料电池应用以及氢站建设等。
最后,刘嘉利汇报了学位论文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现状”这一章节的进展,发现数据结果与题目中的“安全实现机理”要求不符。魏老师建议可从“安全”定义入手,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分类范围,可以参考联合国工业组织、OECD以及中国国内的详细分类目录。
在此次研讨会中,各位博士生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及遇到的问题,魏龙教授和黄蕙萍教授给予了宝贵的科研指导与论文写作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聚焦研究内容、提高研究的时效性,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供稿人:胡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