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论坛】研究生报告“地缘政治风险下出口韧性”“文化产业数字化出口效率”与“中资企业海外履责”工作论文
发表时间:2025-03-27
3月19日晚,中心“学研论坛”2025年第4次例会在学海楼1507会议室举行。赵玉林教授、黄蕙萍教授、汪芳教授、谷军健老师、刘春晖老师、韩书成老师、胡威老师以及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研究生张梦茹、张锦萍、陈宇航报告了各自工作论文的进展。
首先,张梦茹同学汇报了题为《地缘政治风险冲击下中国出口韧性的研究》的论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绪论、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地缘政治风险测度、出口韧性影响、结论与启示。汇报结束后,在场老师们针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汪芳教授强调需明确区分“出口韧性”与“出口稳定性”的概念。赵玉林教授指出,韧性不仅体现在受冲击后的恢复能力,还应涵盖供应链前端与出口销售后端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建议完善地缘政治风险影响的理论逻辑框架。谷军健老师认为需清晰界定研究中的“地缘政治风险”。韩书成老师和刘春晖老师提出,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未必完全是负面的,建议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双向作用。黄蕙萍教授则强调论文中的核心概念需进一步厘清,以避免表述上的歧义。
其次,张锦萍同学汇报了题为《中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对文化产品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的论文,从绪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汇报完毕后,在场老师对论文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刘春晖老师和赵玉林教授指出,当前对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的界定应进一步细化,区分不同细分行业的差异。多位老师认为,现有数字化测算指标存在不足,建议对相关指标进行优化调整。
最后,陈宇航同学汇报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研究——基于企业形象提升视角》的论文,主要从绪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结论六个方面进行阐述。赵玉林教授和胡威老师提议在实证分析中补充中远海运的具体数据以增强说服力。刘春晖老师认为题目和内容应更突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谷军健老师指出,情感分析部分应直接使用英文语料库,而非依赖中文翻译数据。赵玉林教授还强调,论文需反映当前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责中“贡献度高但美誉度不足”的现实问题。
经过本次研讨会的精彩讨论和深入交流,同学们获益良多,收获满满。至此,本次学术周会圆满结束。
供稿人:赵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