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学研论坛】研究生报告“文化适应”“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论文进展及“美国商业管制清单”读书分享

发表时间:2025-04-27


4月16日晚,中心“学研论坛”2025年第8次例会在学海楼1507会议室举行。刘春晖老师、谷军健老师、吕晓蔚老师以及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硕士生廖自力、齐芮同学分别进行了硕士论文进展汇报和读书汇报。

首先,廖自力同学进行了题为《文化适应对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存在问题。汇报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针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吕晓蔚老师指出,题目中“文化适应”表述较为模糊,建议针对不同语言赋值,提升清晰度;同时指出数据涵盖国家较少,需补充数据来源。刘春晖老师认为,文化适应模型的指标体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梳理文献中“四层次”理论与论文的对应关系,明确文化程度的量化标准,并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协调机制的差异;同时,要识别国家间的异质性,结合数据测算路径创造与路径依赖。谷军健老师提醒,应审慎评估文化适应数据的可测性,可参考官方数据库;并指出文化适应更多是通过增强其他要素的作用,间接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而非直接起主导作用。

其次,齐芮同学进行了题为《美国商业管制清单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供应链机制》的论文阅读汇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与假说、研究方法、实证结果、总结与政策建议。汇报结束后,在场老师们针对论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见解。谷军健老师指出,在异质性分析部分,可以进一步厘清上下游企业关系,并明确文中数字化概念指向的是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同时建议补充数据调研,明示数据来源,并区分不同国际区域的差异化影响。刘春晖老师提醒,目前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难以反映国际市场企业行为,需明确企业的国际融资能力和跨国特性;同时强调,应注意区分跨国企业与国内上市企业在融资渠道与创新行为上的差异。

经过本次研讨会的精彩讨论和深入交流,同学们获益良多,收获满满。至此,本次学术周会圆满结束。

供稿人:胡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