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论坛】研究生报告“社会责任履行”“产业数智化”硕士论文
发表时间:2025-07-03
6月11日晚,中心“学研论坛”2025年第16次例会在学海楼1507会议室举行。赵玉林教授、黄蕙萍教授、汪芳教授、韩书成老师、谷军健老师、刘春晖老师和胡威老师以及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硕士生戴洪宇、付怀玉同学分别进行了各自的论文汇报。
首先,戴洪宇同学汇报了题为《企业嵌入FTA环境条款网络的程度与社会责任履行》的论文。汇报从绪论、文献综述、现状分析、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五个方面展开。汇报结束后,现场老师们围绕论文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黄蕙萍教授指出,早期FTA环境条款的提出促使部分非洲国家表现出更积极的响应,同时应区分国家在FTA环境网络中的地位与企业在网络中的嵌入程度;刘春晖老师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网络与本文构建的环境条款网络之间存在差异性,二者并不对等;赵玉林教授补充指出,这两种网络可能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企业不一定受到本国所签署FTA条款的直接约束,建议进一步分析行业间的异质性;胡威老师则提出,企业嵌入FTA环境条款网络往往属于一种被动适应行为,这一特点应予以考虑。
接着,付怀玉同学汇报了题为《产业数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与生产率区域差异》的论文,内容涵盖绪论、理论机制、现状分析、实证研究以及后续研究计划五个方面。在随后的交流中,胡威老师指出,从“双循环”角度出发,省内之间的循环未必需要单独划分,同时论文中关于贸易摩擦的部分表达尚不清晰,建议聚焦于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问题;谷军健老师认为,当前关于生产率区域差异的研究较为稀缺,但文中对外部调节效应的分析还不够明确;胡威老师进一步指出,论文所使用的变量多停留在政策层面,建议加强实证基础;赵玉林教授则强调,应明确哪些行业更需纳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框架之中,研究重点应放在通过双循环机制提升生产率,而非单纯缩小区域间生产率差异。
经过本次研讨会的精彩讨论和深入交流,同学们获益良多,收获满满。至此,本次学术周会圆满结束。
供稿人:黄就